上天坛,扫落花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9-8-13 11:45:33

姚永刚

天宝三年 (公元 744 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到王屋山游历。因20年前与道士司马承祯曾有一面之缘,此番李白意欲寻访在王屋山修道的司马承祯。不曾想,他到达阳台观后,才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唯睹其画,李白有感而发,遂作 《上阳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既抒发了对高道故交的仰慕之情,又盛赞了王屋山的壮美风光。

在王屋期间,李白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因与之志趣相投,李白就挥笔写下了《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一诗相赠。诗中写道:“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如此轻松、惬意、逍遥又浪漫的情调,也只有在天坛极顶这催生浪漫情愫的地方才能萌发。

那么,他期待怎么上天坛呢?前句有云:“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哦,是喝丹液成仙,然后以祥云为车——何等瑰丽,何等浪漫!这种浪漫主义情调,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要登上天坛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浪漫主义诗人上至天坛顶,面对“山高水长,物象千万”,产生“与仙人扫落花”的洒脱情怀,尚在情理之中。倘若是平民百姓艰难地登顶,恐怕只有气喘吁吁的份,难有扫花的雅兴了。

李白不会想到,千余年后,他的名句可以改成“愿乘索道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了——王屋山上安装了360度全景索道,只需五六分钟,任何人都可以轻轻松松登上天坛,一饱眼福。看看如今的游客,多么自在。别过阳台宫,乘坐景区里的专用电瓶车,不消一刻钟,就到了位于十方院三岔口附近的索道下站房。其间,倘若有兴趣,还可以叩拜千年银杏树,为自己或亲朋祈福;抑或饮一口汩汩流淌的不老泉水,也梦想着能长生不老自嘲一回。

进站房,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提醒和引导下,迅速钻进全玻璃轿厢。由绳索牵引,轿厢缓缓上升。10 米、20 米、30 米……80 米,平地而起,渐渐爬上古树,进而越过树梢,突然眼界就开阔了。尽管身处全玻璃轿厢里,但是四周的玻璃并不影响视线。抬头上望,牵引绳索如同两条铁轨,悬在“龙脊”上;回头俯瞰,大山苍苍茫茫,逶迤的群峰,蒙着薄薄的雾纱帘,只见轮廓不见棱角;身下,一片绿意葱茏。崖间绽放异彩的野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暗自飘香,摇手致意。隐藏在山间的无名百虫,扯着嗓子赛歌。风传歌声,钻进轿厢,伴人同行,皆不寂寞。下层热闹非凡,上层平静如水。索道之上,玻璃轿厢里,远可观山岚,近可听虫鸣。在这动静相宜的小环境里,5分钟即可越过深沟险壑,逼近山顶。全长约 1526 米、高差约662米的索道,成了海拔1715米的登山天梯。

在日精峰附近的索道上站下来,走出站房,意犹未尽。仔细审视,发觉在绳索上来回穿梭的轿厢就像蜻蜓的眼睛。而乘客,自然就是蜻蜓了——坐着索道,春观山花烂漫,夏听百鸟朝凤,秋赏红叶漫山,冬看山裹银素,尽可惬意地在空中巡山。

沿着石阶步行登顶,阶中有树,树间有阶。人在树下穿行,树在画中摇曳。站在天坛山北断层观景台西望,天坛峰如城堡、似祭坛。在形成于 12 亿年前的断层地貌上攀登,有恍然穿越之感。所谓风华,不过是指间流沙。经历了亿万斯年,山依然沉稳如初,容颜未改。旅人于此,不过是匆匆过客,抑或如沧海之一粟。清风亭里,钟声袅袅,那是游客在表达虔诚。登上方山地貌的天坛顶,穿过南天门,来到宽阔的观景平台上。凭栏南眺,黄河一线飘天边,大雁凌空近眼前,云卷流岚涌波涛,腾起仙踪入画联。——大好天光,可澄净俗心啊!

天坛极顶有天坛阁。这里,前有华盖峰开道,后靠五斗峰为屏,左牵日精峰,右携月华峰,好一派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登高宜望远。上得三重翘檐的天坛阁北望,真个是众山瞬间变小。蓝蓝的天,空气透彻透明,崖壁叠置的五斗峰仿佛触手可及。舍身崖临渊危耸,更加诡谲。弯弯的步行栈道如长蛇一样在山腰逐级穿梭,通往后山的王母洞。更远更阔的视野里,待落岭、鳌背山如地龙卧伏,倘若夜观北斗,定会走进“伏羲夜观天象”的意境里。

须晴天,可观天坛日出,可赏王屋云海,运气好的话,更会碰到王母仙灯等奇妙景观。及至雨雾笼山,乘坐索道上天坛,轿厢如在云中轻飞。缥缈朦胧中,真的走进李白的诗里,飞步登云车了。

那么仙人何处寻?人到山顶即是仙。登上天坛极顶,在第一洞天的仙界里,人人都是仙。仙是自己,或是同路人。倘若李白在世,定会坐着索道上天坛,口吐莲花,再创绝妙经典。上天坛,天下之大,尽可归心。


下一篇:小沟背的夜   上一篇:济水出清泉:不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