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中央媒体聚焦济源,被惊艳!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7-8-25 16:42:55

央视主流媒体又来济源采风啦!



央视网、中国网、大公传媒、中国旅游报等15家媒体组成的“2017美丽中国行”采风团,近日聚焦“老家河南·山水太行”,走进“愚公故里”——济源,对济源全域旅游发展进行深度体验。


中国旅游报 高慧


在儿时的课本中,曾被要求背诵《愚公移山》,现如今来到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发源地,思绪立即回到了一盏青灯苦读书的岁月。那时,还没有通电,晚自习时,每人一盏煤油灯,呼吸着煤油的味道,如愚公般坚持,我也才能走出小村,有了踏入这片土地的机会。


王屋山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被称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道法自然。山内郁郁葱葱,层峦叠嶂,天坛神路直通云里。在云雾弥漫中,拾级而上,远处白雾缱绻,近处野花烂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忘却了地球引力,就这样走走停停,踏上了王屋山的山顶——海拔1715米的天坛极顶。可恼的雾毫无退却之意,在南天门仍忘不见山的雏形,郁结中,不知何处而来的一猕猴甩着肥胖的身躯塞满了我的视线,那臃肿的姿态让心结不自觉的打开,心底不觉已道法盎然。刚要下山的时候,一阵清风徐来,云雾瞬间散去,整个南天门若隐若现在云雾之端,仙风道骨,叹为观止。


再往下走,王屋山山脚下的千年银杏树枝蔓漫天,数不尽的祈福丝带簇拥着粗大的枝干,风姿招展。银杏树下,有一个万年不老泉,来往的游人虔诚的掬一捧泉水,仔细地品味着,期盼着自己的不老容颜。


阳台宫的画联已树立几百年,不用心感悟揣测,难懂字里行间之奥义。风调雨顺、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原来,祖先用画做联,竟如此精湛。


白墙黛瓦下的那些年小镇用罗列着的弹药箱诠释着自己原本是个兵工厂,在旅游的催动下,这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福了村民,绿了人家。




央视网 鞠战鹏

从河南济源,车行40多分钟,便到了著名的小浪底风景区。初到小浪底,便被沿途清澈的河水所震惊。这还是我们曾经认知的黄河吗?波光粼粼,碧浪涛涛,偶尔一群飞鸟从水面飞过,让我以为置身于千岛湖之上。经过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讲解员讲解,才知道小浪底水库的建设,早已成功的治理了这一带流域的黄沙,并把这里变成了山清水秀,享誉一方的旅游风景区。站在高耸的大坝前,虽然没有赶上每年六七月份时调水调沙的壮观场面,但巨大的闸门,宽阔的水面,依然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动人心魄。大坝的另一面,红石堆砌的大堤,是中国人因地制宜的智慧,充分利用了当地土质的特点,建造出可防千年一遇的洪水的伟大工程。而水库周围,种植着樱花树等各种植被,每年的樱花节,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小浪底工程,就像镶嵌在母亲河上的璀璨明珠,照亮着一方水土,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沿着黄河向上游行船,就进去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黄河三峡。一路上峰峦雄崎,危崖耸立,青山碧水间,水鸟翻飞,美不胜收。当地的朋友说,在100多米的水下,是曾经的各个村落,如今村民已迁移到周围的城镇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原来的地方已成了鱼虾的世界。忍不住再一次感慨,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如果说,小浪底让我们见证了人类创造的奇迹,那么黄河三峡就是一次亲身体验大自然神奇的心动之旅。黄河三峡因三条峡谷在黄河交汇而得名,三条河流也通过峡谷在此交汇,行成一处盛产奇迹的风水宝地。坐着橡皮划艇,沿着湍急的河流从山顶向下,经过惊心动魄的六公里,湿漉漉的我们证明了曾和大自然进行了多么亲密的接触。坐着缆车横跨黄河,来到著名的桃花岛,聆听宋太祖与京娘的凄美传说和中国的风水文化,讲述着龙的传人的自豪和天下龙脉的神奇。脚下陡峭的崖壁,让人仿佛站在空中,指点江山。置身这片集聚了北方的雄奇伟岸与南方的柔媚婉约的画卷之地,真是让人感慨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中国日报 杨飞跃

刚到五龙口景区就被门口的西游记表演吸引住了。一些经典的片段被演员现场重现,孙悟空娴熟地摆弄着金箍棒,猪八戒还是那么滑稽可笑。正当众人疑惑这里和西游记有何联系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三千只猕猴已经习惯了游客的到来,每天都会下山觅食,和游人戏嬉,吃饱了会爬回山中休憩。可惜,我们到时己傍晚,猴们己回山中,但我们还是在密林深处窥见猴子跳动的身影。

猕猴也叫恒河猴,目前我国温带猕猴分布范围极小,仅剩下晋豫两省交界的太行山区有猕猴。由于太行山挺拔险峻,冬季寒冷,久居这里的猕猴经历了长期的气候变迁,优胜劣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它们行动敏捷,善于攀援,个体较大,毛发较长,耐寒抗病,成为世界猕猴最北界的野生种群。

这里的猴子智商很高,相当于3岁的小孩,会和游客各种各样的互动。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不要和猴子对视,不要当着它们的面打开包拿东西,更不要对着猴子做鬼脸,不然可能会引来猕猴们的过分亲热。走入深处发现整个景区被山体环绕,蜿蜒的山腰公路下是幽静的峡谷。

五龙口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境内,景区分温泉、盘古、沁河、愁儿沟、白涧沟五大景区。景区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最高水温101℃,水温稳定,储量充足,是我国五大复合型高温温泉之一,适合度假休闲。


一路绿色、一路风景。采风团一行还对伊利乳业、城展馆、思礼愚公渠、向阳花海等美丽乡村点进行采风采访,通过媒体的专业视角以及全媒体传播方式,发现和感悟济源全域旅游的新魅力,聚焦和传播济源全域旅游的新活力。

近年来,济源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全域旅游专项资金,用于宣传营销、奖励补助等;


出资2000万元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用于旅游企业融资增信担保;


整合交通、住建、农业、一体办等部门资金3亿余元,用于全域旅游配套项目建设;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2年创建期内,市财政列支2000万元用于创建扶持。


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山水名片


围绕“一山一水一精神”城市品牌,挖掘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济水发源地、愚公移山精神高地文化,投资5亿余元,实施了道境广场、天坛神路、道德经卷原土石刻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了小浪底北方水城、雩祭小镇等一批招商项目,谋划了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及纪念馆、济水源文化产业园、王屋山道文化产业园、道教学院等重点项目;


体育部门的荣耀城市项目、宗教部门的道教音乐演艺活动、商务部门的中外客商看济源活动等都把旅游形象展示、资源推介作为重要内容;


宣传、文化和镇办组织的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摄影节、诗歌节等活动,都围绕全域旅游展开。


农旅融合,打造生态观光名片


建设养生嘉园、玉泉都市农业等50余个观光休闲农业园,石板沟、太行周庄等10个特色农庄,大峪、邵原、王屋等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旅游局、扶贫办、财政局、规划局、农牧局五部门联合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通过项目策划、后备箱经济、村企结对帮扶、人才培训、创客基地培育等形式,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城旅融合,打造灵秀济源名片


将中心城区定位为国家旅游休闲示范区,老城区主打济水源文化特色“古”“闲”小镇,新城区主打综合功能景观型济东“新活”区。


世纪广场樱花友谊林建设、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等一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品位,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加优美舒适的休闲环境。


新形势下,济源将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城乡一体、全域济源”的发展定位,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坚持“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区域联合、力量聚合”, 做强景区、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做足山水,推动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三驾齐驱”,推动全域旅游“六位一体”,把济源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大花园,全力叫响“一山(王屋山)一水(济水源)一精神(愚公移山)”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