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10个版点赞济源!愚公故里再引关注!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8-12-17 16:40:31
12月13日

河南日报10个版点赞济源!

改革开放40年

愚公故里日新月异谱新篇

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40年的沧桑巨变,更没有济源今天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40年来,济源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增长336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二;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69.6亿元、增长496倍,税收占比达到82.2%、位居全省第一。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2017年获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40年来,济源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率达到61.05%,全域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80%以上,是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40年来,济源人民的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697元、16938元,分别位居全省第三、第二。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大病统筹、全民医保惠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更是济源的城市精神和发展基因。“我们将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争当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为建设又富又美济源、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而不懈奋斗!”张战伟满怀信心地表示。


旅游富民

焕发山水新魅力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这是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对济源风光的咏叹。岁月更替,山水不老。

今天,济源大格局谋划,大手笔建设,美丽的景色正在焕发新的生机,风光与文化交融,富市与富民共进,旅游业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最“美丽”的力量。


站位高 全域旅游助转型

旅游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从景点观光到休闲度假,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回眸改革开放40年,济源旅游业也在不断嬗变提升。

近年来,济源旅游业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城市的竞争力就是产业的竞争力。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济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中高端化转变,着力改变原来产业结构偏重的状况,以旅游业引领服务业提档升级。

济源旅游资源丰富,也是我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和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域旅游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得天独厚。济源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主线,积极探索“全域一体 产城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高规格谋划,举全力推进,不断开拓旅游业发展新境界。

济源成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2015年7月,济源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正式实施,确立了“乐居、乐游、乐养旅居慢城和花园式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的发展定位。

按照整体规划,济源科学编制小浪底北岸旅游度假区、王屋山道文化旅游小镇等重点区域规划,自驾车露营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各项配套机制的不断创新,让全域旅游步履坚实。设置了专项资金,统筹部门资金,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让全域旅游有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全域旅游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和表彰体系;健全全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在重大节庆活动时,形成了统筹有力,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旅游业态、元素不断丰富,传递着济源旅游的新魅力。传统核心景区提质升级。推进王屋山景区5A级景区创建,加大投入,精心策划,王屋山景区核心引领作用日渐凸显;以“中原海”为主题,全力推进小浪底省级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高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旅游+”全面发力,济源处处是景区。建设了“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8个全域旅游融合示范区,老兵工酒店让五三一工厂老厂房焕发生机,玉泉都市农业旅游示范区开辟了创业就业的新空间,南山林业旅游示范区日趋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典范,邵吉线交通旅游示范区深得机车爱好者、户外自由行游客的青睐。各项硬件完善提升,刷新着游客对济源旅游的体验。

打造“2 小时区域旅游圈”,构建畅达交通网络;将“厕所革命”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的重中之重,近3年来累计投资 3200 万元,城乡A级以上旅游厕所达275座。

全力转型的付出换来丰厚回报,济源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品牌靓 “一山一水一精神”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济源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禀赋优越,近年来着力做好文化与风光的深度融合,重点打造“一山一水一精神”旅游品牌。

“一山”是指被尊称为“天下第一洞天”的王屋山,“一水”是指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的济水,“一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愚公移山精神。

济源大力推进王屋山景区5A级景区创建,完成投资 13.5亿元,重点建设道境广场一期、智慧旅游体系、索道更新、天坛峰综合提升改造、小有洞天休闲度假区及王母洞综合开发等项目。提升旅游景观,完善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点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环境卫生、邮电服务,抓好综合管理、旅游安全、环境资源保护,对王屋山品牌、产品进行运营策划,王屋山景区愈加彰显全域核心引领作用。

济源正在打造济水源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将其作为济源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一号工程。项目位于济源市中心城区北部,面积约7000 亩。以“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开发原则,以泉带园,引水造景,打造自然生态园林景观。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座集旅游观光、文化交流、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水文化生态慢城,济水之源的生态之美、文化之古韵让人充满期待。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原发地,愚公移山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融入百姓血脉,铸就鲜明城市印记。

济源全力做好旅游与愚公移山精神的融合文章,将愚公移山精神作为城市精神品牌和全域旅游内核进行打造,让美景之旅成为精神之旅。

2017年起,济源将每年6月11日定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开展诵读愚公经典、书画愚公名作、研讨愚公精神等主题活动,命名愚公广场、愚公剧场、愚公路、愚公渠等文化地标。建设了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王屋山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教育基地,打造了遍布城乡,涵盖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林业等行业 30 余处愚公精神现场教学点。

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自2018年4月底投用以来,接待教育培训、研学拓展等团队就达 300余批次、2万余人次。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还吸引了塞拉利昂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班、韩国博士采风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友人团体前来研学。

此外,济源还开发了愚公移山抱石根雕、锦织画作、瓷器摆件、书签等系列旅游商品,出版了《愚公故里 传奇济源》等系列旅游文化书籍,不断丰富愚公移山精神的旅游内容。
“一山一水一精神”,正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熠熠生辉的新品牌。


效果佳 脱贫致富显身手

济源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美景、美食、美居日渐增多,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日渐凸显,旅游业成为既富市又富民的朝阳产业。

“小时候村子周围都是秃山,现在全变成了山林,环境越来越好。”承留镇大沟河村村民杜伟近日对记者说。

大沟河村地处济源市南山林场,南山林业旅游示范区近年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典范。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杜伟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高峰期一天能接待 40 多桌客人。不仅仅是南山林场农家乐生意兴旺,农家乐在济源已遍地开花 ,形成了“ 吃农家饭、住农 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 ”的“ 美丽乡村+旅游”格局。孙思邈养生谷的高端民宿更是一宿难求,需提前半个月预订。

旅游商品越来越丰富,“后备箱经济”后劲十足,大岭艾草、韩彦红果、西正大米、马村酥梨和富硒农产品系列等 500 多种农村特色商品,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以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是济源全域旅游发展的一大亮点。

如今,济源乡村旅游已延伸到邵原、大峪、承留等8个山区镇,累计带动2500余人就业。翟立国、翟地动、翟慈文是邵原镇双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户8人在附近的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实现了就业,现在平均实现年收入3万余元,甩掉了多年的贫困帽子。

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动着乡村旅游的崛起,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

大峪镇寺郎腰村的大葱节近年越办越红火,其中的重头戏——向去年的“葱王”发起挑战,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旅游看点。这里产出的大葱葱白长、糖分足、香辣适中,加之大葱节等旅游活动的助力,寺郎腰村的大葱卖得更火了。

不仅仅是寺郎腰村有看点,走进下冶镇朱庄村石榴基地,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邵原镇史家腰苹果基地,游客正忙着采摘香甜诱人的红彤彤的苹果……

全域旅游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济源人回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大潮。数据最有说服力,1997年和2017年相比,全市接待游客 人数由35万人次增加到1143万人次,增幅在32倍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由1.01亿元增加到55亿元,增幅在55倍以上。

沁口清风、石桥春望……历史上的“ 济源九景”,让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流连忘返。

今日的全景济源、全域旅游,正释放出城市转型发展的巨大能量,勾勒着玉川大地美丽的新画面。


党旗高擎

引领发展新境界

回望历史,总能给人崭新的启迪。固本强基,方能行稳致远。济源取得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无论何时,党建强则发展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济源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力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巡察工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


产城融合

构筑腾飞新平台

济源从县到市再到省辖市 ,从国家卫生城市再到全国文明城市 ,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到全省唯一的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2017年3月,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济源市再次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也再次肩负起探索产城融合的重大使命。


生态优先

描绘美丽新家园


冬日的济源市区,蟒河、湨河等河流穿城而过,绿化“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城市道路干净整洁。走进乡村,漫山遍野的柏树等常绿树种,连缀成一望无际的绿海。

美景的背后,是济源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济源市近年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营商环境

激活发展新动能

济源,是一座血液里流淌着改革基因的城市,是一座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的城市。

今天,济源再次迈出锐意改革的坚定步伐,改革也再次为济源赋能,助力济源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济源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化政府自身革命,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工业强市

铸造经济新支柱

工业是济源鲜明的印记,济源的发展史就像一部浓缩的中小城市工业史。从20世纪50年代小钢铁、小冶炼等“五小工业”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快速发展,再到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工业文明的音符,标注着城市发展的轨迹。

今天,济源工业正在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傻大笨粗”向“高尖精细”的转变、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铸造着更加坚实的城市经济支柱。


城乡一体

同奏协调新乐章

左手繁华都市,右手美丽乡村,走进今天的济源,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济源从二元结构到一体化发展,从以工促农到共同繁荣的过程。1987年,济源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发展经济的目标,迈出了坚定的改革步伐。2005 年济源市被省政府确定为 城乡一体化试点市 。 2013年,济源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城乡一体、全域发展已成为济源最富特色的品牌,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市乡村共同描绘着一幅幅精彩画卷。


文明之光

照亮奋进新征程

1998 年,济源市首次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2009 年,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到 2011 年获得提名资格;2015 年,成功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第四届);2017年 ,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第 五届)。2018 年,进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 年创建之路也是 20 年提升之路,济源的美誉度、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广大市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到处洋溢着文明、进步、开放、和谐的时代气息,走出了一条富有济源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民生为大

共享改革新成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济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力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办好一件件群众可见可感的实事,书写了一份份精彩的民生答卷。

济水之源,愚公故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化作温暖的春风,拂过百姓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