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初夏探济渎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8-4-28 17:46:38

卢虹燕


一把琴,有些时候特别需要被拨动,否则,日子久了,就成了一把喑哑的古琴。一颗心,在世俗浸淫得太久,已然麻木和枯竭——我们需要被激发,被触动,被震撼。

济渎庙,就是这样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地方。

恰逢小满,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炙热的味道。牵着女儿的小手,穿过车水马龙的大街,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济渎庙,就到了。

墙外,人声鼎沸,车马喧嚣;墙内,朱门重重,庭院深深。一道朱红古墙,隔开两个世界。



踏入清源洞府门,一阵凉意迎面袭来。是小满会的第二天,济渎庙里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热闹,倒是有几个孩子满院跑着撒欢。据导游讲,这条青石铺就的狭长甬道是历代官府祭祀济渎神时,专供那些祭水钦差行走的,谓之御道。千百年前的某一天,就是在这条御道上,那些文武官员们浩浩荡荡,身着盛装,分列两侧,只为恭迎尊贵的祭水钦差,等待一场气势恢宏的大典……眼前的青石路坦荡如砥,两旁的几株银杏树经过一场雨水的洗涤,绿得有些晕眼,倒也把古庙衬托得越发沧桑和古朴。长长的御道,此刻显得分外寂寥和空旷。


尼采说,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在不知不觉中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济渎庙正是这样一个让人渐入佳境的地方,而御道不过只是一席华丽的幕布。



仰望了参天古柏,轻抚过林立碑碣,拾级玉皇殿,跪拜长生不老神。目光所及,皆是殿宇流丹,楼阁掩翠。穿过临渊门,便到了北海祠,这里倒呈现出另一番景致:亭台楼榭,淙淙流水,垂柳依依,鱼戏绿水……同古老的济渎庙比起来,眼前的青水碧波更为济渎庙涂抹上了一缕灵动的色彩——“济水之源”这四个字就是在这个时候赫然呈现在眼前。它们被刻在一尊巍然挺立的柱状花岗岩上,遒劲有力,静候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的瞻仰,抑或静等这些被它滋养孕育了几千年的子民们的膜拜。


毫无疑问,眼前的这一泓碧水便是济水之源了。是的,这就是济水。她看起来实在是太过平常,甚至像极了我们老家的某个池塘。然而,这就是那条千百年来为历代文人仕子所歌颂的济水;那条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的济水;那条赋予济源、济南、济宁以生命的济水;那条曾经哺育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的济水。她有过被万众膜拜的幸福,也有过腥风血雨的悲伤。她曾经聆听古庙里的暮鼓晨钟,也倾听过北海池畔的琅琅书声。她位尊四渎,却波澜不惊;润泽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虽然细微,但是从未放弃奔往大海的脚步。如今,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济水再也不复当年的荣耀。即便如此,她依然不言不语,独处一隅,只有那温柔的流水声在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奢华与荣光。

我常常想,我们济源儿女对济水有着一种无可抗拒、无从选择但似乎又不需要选择的无以言说的亲近感和神圣感。我们对济水满怀深情,不只是因为她“至清远浊,坚守其节”的高尚情操,不只是因为她“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的坚忍不拔之志,也不只是因为她千百年来惠及华夏、济世众生的大爱品格,更是因为她赐予了我们一个如济水般清洁温润的美好家园。


不知不觉,已近正午。迈出清源洞府门,回过头,“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几个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加流光溢彩。门前石砌的台基上,两只石狮永远以一种不知疲惫的姿势守护着山门,守护着70多万济源儿女的精神家园。


是的,一条河消失了,精神却留了下来。在济水之源,一个叫济源的城市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