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非遗产品将让你的济源之旅更有文化范!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9-1-13 11:43:00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

非遗见证着一个民族、地域的

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

大到上古传说

小至生活习性

非遗如同一本书

慢慢呈现出人们最真实的生活


近日省里传来好消息
济源这些非遗项目要获专项资金补助!


根据《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

2019年度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评审工作

济源一个项目六个人进入拟补助名单!

济源这片沃土

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多彩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计78项

国家级项目1项

省级项目10项

代表性传承人共有56人

国家级项目:邵原神话群

邵原神话群主要有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

女娲炼石补天、轩辕祭天与战神蚩尤、

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播五谷、

颛顼与共工、大禹治水等


民间口传神话

在当地的景观实物遗存以及乡土民俗中大有体现

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断鳌补天

女娲抟土造人等传说

都能从邵原的奇峰秀水中找到痕迹


旅游来愚公故里

赏山品水

找寻非遗印迹

壹王屋琴书


以唱为主、说唱相间的说书类曲艺形式

演唱语言以王屋山区的方言为基础

艺术特点沉稳、舒缓、激昂

乡土气息浓郁

有鲜明淳朴的地方特色

也是济源所独有的曲种


来天下第一洞天

登高赏景的同时

听听王屋琴书

方不虚此行~

贰愚公移山传说


愚公故里,传奇济源

从愚公移山传说到《愚公移山》

三大沿革过程令人赞叹


一是雏形阶段

即“吕三太搬山”的传说

二是成书阶段

战国时期道家学者列御寇以“吕三太搬山”为素材

写出《汤问篇·愚公移山》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

在主编的《新潮》杂志上发表长篇文章《愚公移山论》

三是升华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

以《愚公移山》为题

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从此把这一寓言故事

升华为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叁黄河船工号子


自古以来

黄河就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干线

航运多数是载货下行

卸完货物空船上行靠人力牵拉,用篙撑顶

需许多人共同劳动、集体配合才能完成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

船工们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

把握黄河和木船的特性

创造出能够统一行动的劳动歌调

这就是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黄河中下游最后一段

山河地区人们首创的

是济源沿河一带劳动人民的文化产物

肆董永与七仙女传


坡头镇的大庄河和大峪镇的砚瓦河流域

祖祖辈辈流传着关于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神话故事

在当地

随处可见完全符合故事内容的村名、地名、遗址、风物等

如董傅湾、董永坟、仙口村、槐荫村、槐荫树等

伍黄龙日盘八卦历


济源市太行深山区所独有的

一种古老的计时方法

起源于我国道教的遁世文化

是民间知识历法推演中的传统技能

此种技能的演示过程与

商代遗址、大汶口遗址、新石器遗址出土的

龟甲彩石子的形式方法如出一辙,

而又别具民间民俗的风格

陆天坛砚(盘谷砚)


天坛砚(盘谷砚)

作为文字书写和绘画的研磨工具由来已久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形成了石质细腻、温润如玉

柔而不绵、发墨保湿的特点

其制作从寻石、相石到雕刻成品

经过30余道手工技艺

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至宝


时至今日

已作为济源伴手礼

走进全国游客手中~


柒卢仝煎茶技艺

卢仝煎茶技艺

总结了卢仝从小在济源老家武山煎茶喝茶的习惯

和他到扬州喝茶作七碗茶歌的精髓

卢仝家乡思礼镇从明清以来的煎茶习俗

也印证了此茶道的传承轨迹


来茶道之源九里沟

煎茶品茶

茶仙同款

你值得拥有~

捌白棉纸制作技艺

白棉纸,又名檀皮纸

其制作技艺传承于济源市克井镇圪了滩

传承历史400年之久


白棉纸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

具有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

故有千年寿纸的誉称


玖怀梆

怀梆这一优秀的传统戏剧发源怀庆府一带

盛行于济源、沁阳等怀府8县

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

声调高亢豪放如狮吼虎啸

委婉动听似流水潺潺

拾石氏针灸

起源于清嘉庆年间

通过对病人进行针刺、灸治和按压

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从而祛痛祛病,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