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大岭艾香正芬芳

文章出处:济源旅游网发表时间:2018-6-15 18:57:16

▲  余闲子



听闻下冶镇大岭村的艾文化旅游节就要开幕了,心中很是向往。又恐节日当天过于吵闹,遂偷个空闲,提前而往,去探个究竟。


入大岭村,过一新式山门,就进入该村的“风电长廊”环形步道了。步道两边,浓密的核桃树已经挂果,叶碧果绿,压弯了枝桠;嫩嫩的格桑花刚刚开放,繁星点点,洒落在路旁。行车至一高地平台,北望,王屋山深青如黛,东西逶迤,接青天白云;南眺,小浪底清平如镜,明灭闪烁,连夕阳彩霞。近处,一架架巨型发电风车屹立山头,数十米长的叶子,好似翼翅,随风而动,为道道山岭平添了几分灵动和雅致。脚下,层层梯田棋布于层林之间。田间的小麦已经收割,留下暗黄色的麦茬;菜籽尚未收尽,还有青中带黄的株枝。那浓浓的绿、深深的黄、浅浅的青,彼此相间,宛若一条极大的地毯。散落其间的村庄,就是这巨幅地毯上浑然天成的精品刺绣了。此时此景,不禁生出指点江山的豪迈,更兼得凭水临风的洒脱。


随着岭头风车的转动,一股浓郁的草木芳香扑鼻而来。这,就是今天寻访的主角——大岭艾了。身边的梯田里,密密麻麻、丛丛而立的艾草,布满了整个山坡,成为一道巨大的绿色阶梯,随风伸展着灰绿,散发着芳香。走到地头,随手捋下一把,紧握掌中,是那样的绵软、肥厚。送到鼻尖,深深地吸口气,那芳香就沁进心扉,直入五脏,抵达六腑,令人浑身通泰。大岭村地处王屋山南麓、小浪底北岸,岭高风大,兼有红色保墒的独特土壤。也许,唯有这“山南水北”的“双阳福地”,才能产出如此香草。



不由地,就想起了小时候的端午节。天刚刚微亮,祖母就寻遍小村的沟沟岔岔,割回来几捆带着露珠的艾草。先挑出数根茁壮的,悉心地用红绳儿扎了,悬挂在门头。剩下的,再薄薄地摊在通风阴凉处,等待它慢慢地阴干。接下来,才是编五色花绳儿,缝各色香包儿。离开了这些固定的程式,断是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端午的。接下来的日子,屋子里有蚊了,点几根艾草熏熏;有谁腰酸腿痛了,拿几根艾草灸灸;孩子碰破头皮了,烧点艾灰儿,敷到伤口处......那捆艾草,几乎成了家里包治百病的灵芝仙丹。


因了幼时的经历,对这灰绿色的蒿草,就增添了几分特殊的情感。渐渐获悉:艾,又名家艾、艾蒿,茎叶含有芳香性挥发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入药能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辛温、味苦,入脾、肝、肾经。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将艾叶制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灸用艾叶,越陈越好,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闻着这气味浓郁的香草,就想到了屈原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子笔下的滋兰、树蕙是何物,我无从考证。只是,在他的“香草美人”里,也许会有这艾草的。要不,端午节是断然不会将他、将艾草关联到一处的。要不,这普通的艾草,是断然不会进入诗篇的,如“艾叶翻翻白,榴花叠叠红”,又如“艾人暨桃印,奚用更悬门”,都已脍炙人口。任谁都知道,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从来都不是浅薄的字面意思,而是他对明君贤臣的渴望,对清明政治的追求。也许,唯有天朗气清的时代,这香草才会应屈子的意愿,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许,这大岭艾正是因为得逢其时,才如此的浓郁芬芳。


这大岭艾,原本是散落在房前屋后、乡间小道、荒郊野外的,无人理会,自生自灭。自从城里人到这里采收,村里的精明人才让它走进了田地;自从村里来了扶贫工作队,这艾田的面积才迅速扩张;自从镇里组织了艾文化旅游节,这偏僻的小山村,才走出大山,渐为人知。现在,村里的艾农们已经成立了艾草种植合作社、加工合作社,不仅种植面积达到数百亩,还开发出了艾条、艾垫、艾枕等,深受社会欢迎,远销全国各地。昔日贫困的小山村,因了这艾的繁茂,正变得生气盎然。


那边,有几个朴实的艾农正在采收。他们有的收割,有的打包,有的运输,忙碌中透着欢快,疲惫中带着惬意,爽朗的笑声被地头的风车送到这边,传到远处,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从来不曾想到,这小小的“艾”可以承载如此博大的“爱”!